202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22-03-07 18:37:25 来源: 湖北日报

展望2025年,美丽湖北近在眼前:“水质”不断提升,基本消除国控劣V类水质断面,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气质”大力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地质”切实保护,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实现“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根据湖北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简称《规划》),湖北将在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纳入48类、2000多个重点项目。到202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生态格局更加稳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规划》历经15次调研和严谨审核

“十三五”时期,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省上下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坚决扛起长江保护与修复的政治责任,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考核湖北的生态环境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善,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厚植了浓郁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未来5年,湖北生态环境保护将如何发力?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湖北省实际,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明确了《规划》的总体思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补短板、固基础、强弱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大省向生态强省转变,不断提升生态承载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

“反复多次征求市州、省直部门和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过层层严谨审核把关形成了《规划》。”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诞生经历了前期研究、文本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在规划编制中,组织开展了15次省内外调研,召开3次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座谈会等,最后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发布实施。这些努力,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引领性和指导性。

《规划》着眼于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美丽湖北建设基本实现的总要求,设置了近期和远景目标。按照梯次推进、可行可达、贴近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的原则,对标美丽湖北建设总目标,明确提出“十四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目标要求。

202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1项重点任务绘就绿色崛起画卷

据介绍,《规划》共14章、52节,第一章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回顾和“十四五”时期形势研判;第二章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第三章至第十三章为重点工作任务;第十四章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规划》明确了湖北“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1项重点任务:坚持共抓大保护,稳步恢复长江生态功能;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夯实区域发展绿色底盘;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三水共治”(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加强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进系统防治,持续改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规划》设置了包含环境质量改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人居建设五个方面共23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5项,预期性指标8项。”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到“十四五”末,湖北将努力实现“一降一减、两改善、四提升”,即碳排放强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优化和资源利用水平、环境风险防控水平、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突出湖北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

“湖北因湖得名,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是我国长江径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在全国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体现我省在长江经济带的突出地位和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规划》将共抓长江大保护单独成章并作为规划任务的首章。提出要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强化工业、农业、生活、航运污染“四源齐控”,大力开展湖北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加强水岸协同恢复长江生态,全面提升长江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为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绿色崛起,《规划》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放在突出位置,单列一章。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为突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增强区域发展布局生态底色,《规划》提出,要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构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生态格局,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出了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城市群的目标定位,服务“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为突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规划》谋划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此外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单独成章,提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管控和注重种养殖业污染治理等任务。

为突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规划》明确要坚持生态环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监管、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开展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措施,有效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为突出改革创新,《规划》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完善、环境治理能力建设以及全面环保行动格局构建5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能。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