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剧共享好演员阵容 《人世间》成金鹰奖最大赢家
2022-11-07 19:29:18 来源: 文汇报

“上海和浦东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我们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浦东必将在全球舞台上从‘参与者’转向‘引领者’。”普华永道全球主席罗浩智对于浦东打造引领区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

同样投下“信任票”的还有通用汽车全球执行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柏历,“我们对浦东、上海及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非常有信心,将继续集全球优势资源与深厚本土实力,为中国市场打造专属解决方案。来浦东,创未来!”

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分论坛昨天举行,聚焦“浦东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与全球经济治理”主题,与会企业无论是来自跨国巨头还是科技新秀,都希望能搭上浦东引领区“快车”加速发展——这片“试验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先行先试举措的渐次落地,将为他们深耕中国市场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跨企共享引领区建设新机遇

浦东正在努力把开放、合作、共赢的大门开得更大,与世界各地的朋友共享浦东引领区建设的新机遇。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浦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5%,实到外资增长9.4%,特别是第三季度经济加速恢复重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8%,充分体现了浦东经济的韧性和市场主体对浦东发展的信心。

对于许多海外企业而言,浦东是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这里有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率先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率先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在50多个领域实现扩大开放的全国首创性项目落地。

“今年是武田进入中国第28年,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在现场分享了加码投资浦东的最新动作:去年在浦东前滩设立了新的中国地区总部;今年6月,亚太开发中心也宣布落户浦东。

就在去年6月,复星凯特的CAR-T药品——奕凯达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国内首款CAR-T药物。这家从浦东张江起步的初创型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超过500人规模的中型高新技术企业。复星凯特首席执行官黄海提及选择浦东的理由时,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奕凯达项目产业化建设阶段,浦东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厂房选址及环评等各环节,使生产基地从开始施工建设到拿到生产许可证仅用时9个月,为患者早日用上创新药争取了大量时间,“浦东是一片创业的热土,是让无数创业者心驰神往的地方”。

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更进一步,浦东已准备借助引领区优势,滚动推进立法项目,制定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浦东法规”,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优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能化政务服务,积极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

重点领域浦东率先试点突破

当前,探索高水平对外开放已成为浦东引领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一些重点领域,浦东有望率先实现突破。

“全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准入负面清单,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系列先行举措,都已在浦东落地开花。”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在昨天的论坛上明确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商务部将进一步加大浦东建设引领区的支持力度,助力浦东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不断展现新气象。具体支持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首先是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加快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浦东全球消费品品牌集聚计划,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不断提升消费的国际化、品质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培育绿色健康消费新模式,提高供给质量,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第二是打造自主性开放新高地,更好发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若干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更好地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加强商事争端等领域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推动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第三是针对全球经济治理新趋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浦东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发挥好自主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在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也表示,浦东要在打造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上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实施一系列制度型开放举措

“现在是在华营商展业的大好时机。”罗浩智点赞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实际行动,并表示对中国连续5年放宽市场准入而付出的努力感到鼓舞:“中国不断缩减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自由贸易区的范围,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尤其是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

跨国公司对中国很多领域发展持乐观态度。罗浩智期待着中国能继续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允许在更多领域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稳步推进电信、教育、医药、医疗等行业的对外开放。他说:“我的建议是加大力度优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简化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备案程序,并在一些重点行业进一步放开准入限制。”

单国洪也提出了一个“扩大开放”的具体建议:在浦东率先开放外商投资细胞基因治疗的试点,形成经验并逐步推广至全国,“细胞治疗是按照细胞种类划分,分为干细胞治疗和免疫细胞治疗,我们建议可以进行分级管理,分批放开。”在他看来,浦东几乎已汇聚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所有要素。立足于浦东和上海,依托长三角,覆盖全国——这样一个结构,其实完全可以跟世界上最有名的一些生物医药研发高地相媲美。

面向未来,浦东自己也已列出进一步深化高水平开放的重点任务清单: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推出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平台,实施一系列制度型开放举措,让更多国内外企业在浦东发展壮大。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2年虹桥HUB大会聚焦“虹桥力量”“虹桥方案”“虹桥智慧”

开放与枢纽“双向赋能”激发“乘数效应”

■本报记者 徐晶卉

“你看,我身上的衬衫和领带,都是‘中国制造’,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从中国的开放中受益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萨金特指着自己的穿着,深入浅出地讲述“开放”的意义,而在他看来,开放更与枢纽密切相关,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番话正指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当下与未来。

开放看枢纽,枢纽在虹桥。作为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分论坛暨2022年虹桥HUB大会昨天举行,在国内外顶级学者和产业领袖的观点中,开放和枢纽始终是两大关键词,如何以开放中的枢纽、战略中的枢纽、发展中的枢纽为着眼点,在“双向赋能”中发挥“乘数效应”,与会专家提供了精彩的“虹桥智慧”。

开放枢纽实现更多创新

开放是进博会的天然属性。而本次虹桥HUB大会上,全球顶尖学者与产业领袖首次针对新发展格局下的枢纽建设开展集中研讨。

在托马斯·萨金特看来,每个经济体多多少少都受益于引进、复制、改进和输出,这就是开放对一个经济体的益处。开放能够加快发展速度,提高回报,加速新应用的开发以及现有思想和技术的应用。他举了个例子,在过去三四年里,他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就是从中国的一位权威数学家那里学到的,“人类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源于其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而经济活动汇聚于枢纽则是出于人类的本性”。

保罗·克鲁格曼曾总结过一个集聚理论,认为“枢纽让经济要素聚集得更紧密,进而可以享受规模收益增加带来的益处”。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特罗约认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他表示,枢纽的作用在于,当多个供应链集聚在一个枢纽时,它们之间的互动和整合,可能会通过创新带来额外的益处,而当不同的供应链在同一个枢纽中横向互动,这就像是大熔炉,交叉创新将带来意想不到和难以想象的益处。此外,枢纽可以通过汇聚来自不同背景的企业家、研究人员、金融家、官员的新想法和新思路来实现更多创新。

他同时指出,得益于各类政策、规则和制度完善所促进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正在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创新中心,为中国现代化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开放枢纽的“虹桥样本”

去年2月,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开放与枢纽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片热土交融,进而“双向赋能”,而借由进博会,独一无二的“虹桥样本”被全世界所瞩目。

在2019年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贝恩公司曾提出“空间经济”概念。贝恩中国区总裁、全球董事会成员韩微文认为,城市枢纽出现有一定必然性,但如今,随着距离成本的降低,全球城市实际上正在进入一个“后城市化时代”。目前,长三角在构建后城市化发展模式方面已具备三重优势,包括区域协同优势,政府引导优势以及基础禀赋优势,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成为长三角经济区建立“空间经济”新模式的强大助力,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抓住新机遇,加速该趋势的发展。

红杉中国合伙人周逵认为,源于枢纽在效率提升上所释放的巨大红利和新型生产力的聚合,大虹桥在“四高五新”产业体系的加持下,其优越的产业生态条件可以赋予企业更多力量,而随着企业“大树小苗”的竞相成长,大虹桥的能级有望进一步跃迁。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向开放、双向联动”是大虹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承载的重大战略使命。对此,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建言,上海要提升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功能,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双向开放、双向联动”枢纽,打造引领长三角、联通全国各地、链接海内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开放枢纽的未来潜力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大虹桥发展速度飞快。作为“一核两带”的“一核”,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2021年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9.1%,快于上海全市平均增速11.7个百分点。在过去10个月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吸引重点投资近1300亿元,同比增长60%。

截至目前,商务区累计吸引总部企业和机构500家,其中,经市级认定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43家、民营企业总部32家、贸易型总部12家、研发中心11家,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备受瞩目的高速发展新标杆和双向开放新地标。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未来还有哪些潜力可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就是增强城市集聚效应的过程,集聚效应就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他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应该在城市集聚的人口密度、信息频度和知识浓度方面走在前列,并就此探索提炼引领性的标准。

“吸引全球生产要素的关键是要推动创新,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应该把吸引创新要素放在首位。”为此,他建议,一方面,要把国际国内的一流人才都吸引过来,另一方面,还要吸引各种各样的创意、供应链、先进技术等中高端的有利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形成一个产业创新和国际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双循环中具有独特作用。”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看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需要打造集交通、商贸、服务、创新、要素、产业于一体,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门户型枢纽,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辐射网络,从而形成拓展国内市场、融入全球市场的联动体系,增强对我国高水平开放的支撑力。从更高维度来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应加快构建高能量溢出的区域协同发展核心门户,发挥商务区优势,推动长三角高端服务功能共享共用,围绕航空服务、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产业联动,同时,以虹桥“会客厅”为载体,为长三角企业人才招引、科研孵化、市场推广等提供渠道,促进企业互动。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成果,正与在本次大会中传递的开放决心、阐释的枢纽价值、揭示的发展信心、沉淀的全球智慧一起,为新征程上长三角区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虹桥力量”,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贡献独具特色的“虹桥方案”,也为全球开放和区域合作提供弥足珍贵的“虹桥智慧”。(唐玮婕)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