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以“精品化”与“主流化"走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2-10-12 11:04:57 来源: 文汇报

这是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文艺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尤其是网络文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审美艺术形式,经过十年的蓬勃发展,在丰富多样的实践中锤炼品质,在与传统文艺的创新性融合中凝聚特性,已具有了特定的、鲜明的内在规定性,成为了时代文艺的最新代表类型。

近年来,网络文艺逐渐进入提质转型、创新升级的新阶段,以“精品化”与“主流化”为典型特征,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高质量、精品化发展,标志网络文艺走向成熟

网络文艺诞生、发展的初期,“野蛮生长”是其鲜明的特征。这种媒介特性是带来网络文艺繁荣的根本动力,但同时也造成了网络文艺作品在质量上的参差不齐。随着网络文艺发展初具规模,资本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片未经开拓的蓝海,开始大举进军,开拓网络文艺的市场,带来的后果是网络文艺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但在数量剧增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的提升,甚至出现了一些为吸引流量打擦边球的不良作品。这些现象在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等领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也成为很多人对早期网络文艺“粗制滥造”印象的来源。

近年来,在市场监管加强、观众审美提高、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生态重塑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回归理性和常态,开始向着高质量、精品化方向发展。

宏观上看,网络文艺各典型形态大多在数量上小幅增长,但质量大幅提升:题材上多元探索,增强表征时代生活的能力;成本上加大投入,助推优质生产;制作上精益求精,提升作品审美品质;技术上赋能,让作品越来越“懂”受众;产业发展上强化IP价值,推进全产业链运营;价值上强化有意思、有意义,让有温度、有文化、有质感的优质内容既赢得口碑又赢得市场。

具体而言,网络文艺诸形态均有生产方式的转变,比如,网络剧“短剧化”特点鲜明,《我是余欢水》《沉默的真相》《我在他乡挺好的》等作品因内容精干、情节紧凑、叙事流畅等取得了口碑、收益的双丰收;网络电影的“优质化”“减量提质”和多样探索与创新带来明显效益,《毛驴上树》《目中无人》《浴血无名川》等作品获得了媒体与观众的一致认可;网络综艺走向精致化与品牌化,如《中国新说唱》《脱口秀大会》《这!就是街舞》等节目均开展系列制作,既体现了类型多样化、垂直化,也展现了节目制作、审美品味等的提升;网络动漫领域精品频出,《雾山五行》凭借全手绘水墨画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国漫崛起的代表作;国产手游《江南百景图》将国风与二次元融合,有极高的热度和讨论度,《原神》则凭借其优秀的品质俘获了一众国内外玩家,成为网络游戏出海的经典案例;网络纪录片则以真切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人文色彩而引人瞩目,如《小小少年》《人生一串》等作品获得了优秀的口碑。

总之,经过近年来的理性沉淀和经验积累,以往那种跑马圈地、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生产方式已是陈年往事,而“质量为王”导向下的稳量提质成为了网络文艺发展的新方向。

精品化是网络文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既是社会对网络文艺的外在要求,也是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精品化标志着网络文艺逐渐走向成熟,通过精品化创作生产,网络文艺既生动诠释时代生活的丰富内涵,又积极促进了自身审美特性的生成。

网络文艺从“新兴”走向“主流”

随着网络文艺向着精品化方向发展,主流文化对网络文艺的态度也从拒斥与否定逐渐转变为接纳与同化,网络文艺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开始自觉向着主流文化靠拢。

其实,网络文艺自诞生以来就具有鲜明的亚文化色彩,小众性、草根性、反叛性、后现代性等特征一度被认为是其质的规定性,是与主流文化互见分野的文艺形态。近年来,随着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网络文艺本身的提质升级,网络文艺逐渐蜕变,慢慢脱去了浓重的亚文化色彩,主流化成为其突出的发展趋势。

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电影、二次元等多个领域加速向主流靠拢,比如,各大网文平台都不约而同地着力推动主流创作,阅文、掌阅、纵横文学都举办征文大赛,弘扬现实主义、传统文化的作品层出不穷;各大电视剧主流权威奖项开始向网络剧开放,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纷纷向“纯网剧”打开了大门,其中《破冰行动》最终获得白玉兰奖,成为首部获奖的网络首播剧。主流奖项对网生内容的承认,是对生产不断提质升级的网络文艺的肯定,也是网络文艺走向主流,不断与主流价值融合的标志。再比如,二次元文化曾是小众、亚文化的代表,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二次元平台也逐渐认识到扩大用户范围,吸引多年龄用户的重要性,以B站为代表,平台方通过与其他圈层结合的方式,力求“破圈”,举办传统文化与二次元文化相融合的跨年晚会,吸引大众关注。

网络文艺中的现实题材也在不断崛起,而现实题材创作正是网络文艺贴近主流的典型表现。比如,网络文学描写改革开放进程,聚焦社会热点话题,反映现实生活,《明月度关山》《拥抱谎言拥抱你》《北斗星辰》等一批反映现实、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受到网民的热捧;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纪录片将镜头聚焦现实生活,以清新、细腻、网感鲜明的视听语言呈现人们时代生活中真切、丰富的现代性体验,网感与美感兼备,并呈现出题材细分各具千秋的特色;网络音乐立足时代生活的深刻感悟,表现当代人的真情实感;在短视频的风行中,生活化、日常化的文艺性短视频在记录时代生活、展现人们精神风貌上体现出真实、共情的鲜明特征。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和成果积累,网络文艺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新兴”走向“主流”。当然,主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审美话语日趋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网络文艺的主流化必然是艺术、审美、技术、产业等多种因素矢量合理作用的产物,更是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等交流、碰撞、磨合、发展的结果。网络文艺的主流化不仅印证了其巨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更确证了其在当代中国文艺中的地位、价值和影响力。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精神,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网络文艺是时代文艺的生力军,也将是未来的主力军,要吹响时代精神的号角,通过审美转换把文艺力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付李琢)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