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东周蟠虺纹簠
2021-11-17 08:29:41 来源: 黑龙江日报

青铜器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它曾在世界各地普遍出现,属于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我国的青铜器文明始于夏代,历经商、周流传至秦、汉,源远流长,品类繁多,制作精良,造型庄重,风格独特,是世界青铜文明史上极为闪耀的一颗明星。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种类较多,其中储物类器具占很大部分,尤其是鼎、簋、簠、盨、敦、豆等容器,曾是夏商周时期上层社会的食物存放载体,其功用一般多不是单一的或专门的,而是兼有别项职能,属于综合性器具,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和作用。

这次便为大家介绍一件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东周蟠虺纹簠,其口径26.7厘米,底径21.4厘米,高8.6厘米。簠截面呈长方形,平口,口沿下饰有连续式单行三角形符号,内部还有三道弯曲弧线;腹壁斜直,棱角突折,腹部饰有蟠虺纹,两侧置半环形兽首耳一对;外侈形圈足,圈足每边有一凸形缺口。

铜簠,是一种古代的青铜食器,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其主要用来盛放黍、稷、稻、粱等谷物的。簠盖与器身的形状相同,大小一致,上下对称相扣,合则为一器,分则为两器,分合皆可使用。青铜簠产生于西周早中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到战国以后逐渐消失。

周与商文化的差异表现在青铜礼器上就是西周贵族们“重食器,轻酒器”,自周建国之后,始于商代的一些传统酒器大为减少,与此同时许多食器,无论从数量或形制上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此外还出现有许多新出的种类。从目前两周时期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来看,以鼎为核心,与鼎组合的食器有着相对不稳定性且不断被替代的规律:鼎簋→鼎盨→鼎簠→鼎豆→鼎敦。(冯骏)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