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零碳食品生产正在加速推进
2022-07-25 15:06:29 来源: 科技日报

近日,经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认定,某品牌有机山茶油实现产品预先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现在,有越来越多打着碳中和标签的食品涌现。

什么是碳中和食品?碳中和食品的营养价值会不会降低?为什么要推出碳中和食品?针对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涉及食品生产过程各环节

“碳中和食品,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小于或者等于零’的食品。”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种食品能否被称为碳中和食品,需要经过专业的碳排放交易所认定,与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有些类似。

6月9日,全国首批零碳认证有机蔬菜在盒马全国门店上市。这些蔬菜包装袋上贴有一个绿色的圆形标识,标注了它们属于“零碳农产品”,代表着这包蔬菜在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小于或等于零。

食品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碳中和呢?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21年发布的《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报告指出,食品摆上餐桌前需要经历从研发、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其中,每个环节均会产生一定量的温室气体。

“要实现食品的碳中和,其实就是通过控制食品生产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最终产品的碳中和。这涉及到食品的研发、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等各个环节。”阮光锋说。

阮光锋表示,碳中和食品主要是对食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因此对食品本身的营养并没有实际影响。在营养价值、口感等方面,碳中和食品和非碳中和食品在理论上不会有明显的差异。“不过,碳中和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售价应该会贵一些。”阮光锋分析道。

阮光锋表示,严格来说,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全面、专门地推广碳中和食品。而在2020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因此,推广碳中和产品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包括食品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开始行动起来,为实现“双碳”目标助力。

食品零碳生产正加速推进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锐表示,食品产业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推动食品产业早日实现碳中和刻不容缓。

据悉,食品产业可细分为畜牧业、农作物生产、土地占用和生产供应链四个方面。刘锐表示,排放量最高的为畜牧业,占比高达31%。其次是农作物生产,该产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产生的甲烷和耕地施加氮肥时分解出的一氧化二氮。剩余的部分可追溯至耕地扩张或集约化处理引起的碳固存损失和在食品的生产供应阶段,仓储运输带来的电力和能源消耗、食物浪费以及制冷剂逸散等。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零碳食品生产正在加速推进。

农业的减碳工作备受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零碳负碳农产品生产可以有效推进区域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农田土壤固碳,提升生态农业土壤碳汇。

在食品饮料制造业中,碳中和实践也正在加速。例如,伊利、蒙牛等企业正在积极布局零碳产品,雀巢公司也发布了其在中国市场的首款碳中和产品。刘锐认为,企业应加大绿色低碳食品开发,响应国家减排降碳的政策,主动将碳中和目标纳入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增加科研技术投入研发低碳生产技术,为可能到来的碳贸易壁垒做好准备。

零碳食品相关标准制定工作也在摸索之中。2022年,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食品农产品碳认证制度研究,制定了《零碳负碳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评价技术规范》,并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取得认证资格备案,开创了我国零碳负碳农产品认证标准制定的先河。(代小佩)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