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宁都新闻│昔日矿山焕新颜|全球讯息
2023-05-19 15:40:21 来源: 凯迪网
“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真是太美了。”近日,宁都县城居民李红和亲戚朋友来到青塘镇社岗村现场打卡。这里曾经是一处裸露的机砖厂,经治理后因景致独特而意外走红,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宁都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的原则,采取重点整治和全面修复的方式开展宕口生态修复,昔日裸露矿山变身良田、林地、花海。

▲近日,宁都县昌宁公路连接线,路边盛开的鲜花与青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该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公路建设施工中,应用科学的防护方法以及排水处理措施,预防水土流失。特约记者曾嵘峰 摄

严把“三关”

近日,宁都县小布镇廖家坑花岗岩矿区附近的村民和往常一样,将牛儿赶往矿区吃草。


(相关资料图)

“几年前可不是这般光景,矿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人和动物都离得远远的。”当地村民吴传寿回忆说,曾经先后有七家石材厂长期在这用炮头、炸药开山采石,爆破时烟尘漫天、山石乱飞。关停后,矿区土石裸露、废石堆积,地面上草木不生,扬尘污染严重。

2020年,关闭石材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开始。宁都县因地制宜,推行“矿山修复+增减挂钩”模式,严把“业主关”,针对长期以来矿山企业自主修复效果不佳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型修复治理工作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指定县农投公司具体负责矿山治理工作。严把“施工关”,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土地平整、植草种树、坡面削坡减载、挂网喷播草籽、修建排水设施等方式,让草木在高陡边坡上得以生根。严把“质量关”,在前期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抽调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属地乡镇政府等部门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严格进度管控,加强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将含有植物种子、肥料、土壤、稳定剂等比泥浆还稠的混合物喷向山体,附着在坡面上。这样产生的绿化效果显著、持久性长。”宁都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文武介绍,喷播的植物种子有松树、刺槐、马棘等,工人们还穴植了泡桐树、映山红等,撒播的花草有苜蓿、非洲菊、格桑花等。

如今,小布镇裸露的矿区重披绿装,“矿山修复后,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野猪、野兔明显多了。”吴传寿开心地说。

“疗伤”大地

青塘镇社岗村走红的背后,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处山石裸露的机砖厂。通过对厂区遍地植草、种树、种花等生态修复治理后,昔日机砖厂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千疮百孔的矿山宕口蝶变“花园”,在宁都并非个例。

小布镇稀土矿区曾被一片乱石覆盖,通过削坡填土,栽上了一畦畦茶树,废弃稀土矿山变成茶园。

江西省朝盛矿业有限公司打火岭矿区,原来是一个尾矿堆积形成的深坑。经场地平整、播草种树等修复治理后,一排排的泡桐树茁壮成长、一片片的绿草迎风挺立,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朝盛矿业尾矿库,经整治修复后复耕为良田,今年这里种上了水稻,在东风的吹拂下,稻苗迎风摇曳。

为大地“疗伤”,是生态文明建设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曾文武介绍,宁都共有41个废弃矿山需要生态修复,废弃面积达370公顷,截至目前已修复面积260公顷。此外,9个省政府主要领导审计反馈问题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全部完成,已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曾文武说,增强了固碳能力,有助于保障整体生态系统安全、提升服务功能;整治修复有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部分项目优化了乡村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新增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壮美“画卷”

宁都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履行矿山主体责任,加强对各持证矿山的修复治理。目前已完成宁都裕元矿业、江西朝盛矿业、青塘钨矿等持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矿山企业共投入矿山生态修复治理资金2500余万元,修复治理面积约1500亩。

因历史上矿产资源开采管理粗放,绝大部分废弃矿山企业自然灭失,原矿主难以追寻,导致修复责任只能由地方政府承担。为解决县级政府独自应对矿山修复治理费用高的难题,宁都编制完成了《宁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方案》,同时将宁都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列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

为高效有力监管矿山修复情况,宁都县通过日常巡查、图斑核查、专业技术检查,借助无人机测绘、卫星遥感、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年度完成情况开展全方位跟踪测算。

此外,宁都建立生态修复惩戒机制,对修复义务履行不到位的依法发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超过期限未完成整改的予以停产整改,严重的停止办理采矿许可证延续登记手续,并列入异常名录。

如今,放眼翠岗大地,一片生机盎然,一幅幅山水林田湖草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郭柳菲
编辑:黄松林 编校:沈艳婷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陈济才 陈昱鑫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