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0余个重大项目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2022-10-19 09:31:4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初步建成“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骨骼脉络;目前已建成23所幼儿园及学校;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等5个医疗项目落户回天地区;12万居民喝上市政水;小米智慧工厂、华辉安健生产基地等十余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2018年以来,本市连续推动两轮回天行动计划,通过市、区、街三级统筹联动,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城市活力。

这座总面积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1万人的区域,已由原来的“睡城”逐渐华丽变身为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初步建成一座宜居宜业新城区。

170余个重大项目

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强化创新,从需求端出发,直面民生痛点,将居民最关心、需求最紧迫的学位、床位、车位等问题转化为170余个重大项目,不断补齐回天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在交通方面,回天地区两轮行动计划共计实施交通类项目51个,市政道路高峰时段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6%,区域绿色出行比例提高20%,给回天地区居民带来了通畅、快捷、舒心的出行体验。建成黄平西侧路、林萃路、北苑路北延等重点项目,实施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初步建成“一纵一横”“五通五畅”的主干路网骨骼脉络。通过持续攻坚“拔钉”,解决一批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打通龙域环路等断头路,投用陈营东路等次支路网,不断畅通道路“毛细血管”,形成内捷外畅、互联互通的路网体系。加快17号线等大容量快速化轨道建设,改造提升3处站点,5处站点退出全市十大拥堵站点名单。天通苑北交通枢纽正式运行,新增公交线路近百条,基本实现有路就通公交车。开通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建成投用42公里绿道。

在教育方面,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目标,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供给和优化空间布局,确保各学段孩子“有学上”。两轮行动计划针对区域学位缺口共实施教育类项目40个,将新增学位约2.8万个,目前23所幼儿园及学校已建成。增加普惠制幼儿园42家,普惠率提高到90%,保教费从平均3000元左右降至千元以下。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回天地区孩子家门口“上名校”,新建学校坚持集团化办学,先后引入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名校名师,并与西城、海淀等市属优质学校进行“手拉手”结对共建。

在医疗方面,回天地区加快完善三级医疗体系,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两轮行动计划共计实施医疗类项目11个,可新增床位2000张,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处。目前,已建成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等5个项目,增加床位1000张,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处,显著提升了回天地区居民就医的便利度。正在实施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两轮行动计划共计投用8处养老设施,增加近400张养老床位,建成21个养老驿站,提供80多项养老服务和老年文体活动,惠及辖区数万名老人。

此外,回天地区加快布局“区域商圈+社区商圈+特色消费”相结合的消费体系,让回天地区居民尽享惬意生活。改造提升龙域、龙德和龙泽三大商圈,布局新型消费业态,打造美食、创意、潮玩、亲子、休闲等多重消费体验的商业街区。在首开智荟街、龙域西区商业街等主力街区,开展龙德广场辣街、深夜食堂、美食夜市等夜消费品牌活动,打造“夜京城”北部生活圈。提升百姓家门口的消费体验,动态织补便民网点140余家,推动便民服务的连锁化和品牌化,连锁化率达到53%,与中心城区水平相当,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全覆盖。探索文化消费业态,在商圈内引入樊登、桃李等108家实体书店,万人拥有书店数量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24个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5年来,回天地区加快水、电、气、热等管网改造,两轮行动计划共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类项目24个,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推动更多居民小区接入大市政网络。64个小区及单位完成自备井置换及供水管网改造,12万居民喝上市政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实现易积水点动态清零,供水、排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两轮行动计划共计实施园林绿化类项目15个,回天地区绿色空间持续扩大,公园化城市街区初见雏形。建成投用京都儿童医院南公园、天通艺园、贺新公园、回龙观街区公园等10项,公园绿地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奥北森林公园一期主体完工,预计近期开园,二期开工建设,项目将全面打造首都中轴线北延长线的生态枢纽,是回天地区的“中央公园”。建成后,将惠及周边十余万居民,有效缓解区域休闲健身公共空间稀缺问题。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还介绍,5年来,回天地区统筹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城市更新、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推动辖区环境面貌实现显著改观。回天地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360万平方米,清理腾退回龙观建材城、肯特家具城、白坊市场等区域性市场及物流中心25个,实施“五微”提升工程340余项。完成东小口镇4个村、5000余名农民的回迁安置,创建79个基本无违建社区和27条样板示范街区,区域整体环境面貌、空间秩序得到显著提升。创新利用疏解腾退闲置空间、成功推动龙华园锅炉房改造项目试点投用,建成乒乓球室、瑜伽室等居民综合文体生活空间,填补了居民的便民服务设施短板。投用天通中苑10个地下停车场,创新绿地与停车垂直兼容、分层供地模式,通过施划路侧停车位、利用人防工程等多种方式共计增加停车位8000余个,初步实现停车有序。

市民热线诉求满意率、解决率显著提升,秩序类诉求同比减少九成,刑事、治安和秩序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6%、56%和76%,市民安全感始终保持在99%以上,稳居全市前列。

“双创进社、双城联动”

保障人才就近就业

回天地区提升社区创新创业功能,初步建成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双创社区和双创孵化器,累计建成腾讯众创、龙域中心、科教中心等双创载体24家,增加双创空间近60万平方米。设立“三大母基金”,精准投资回天成长型项目团队45家(51家次),累计投资5.84亿元,成功培育智行者、小鸟科技等一批潜力企业。“回+”双创社区获评全国首个双创社区。

强化回天地区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的联动发展,积极承接引进高端产业业态。回天地区基本完成“北四村”拆迁腾退,为生命科学园三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建设小米智慧工厂、华辉安健生产基地等十余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投产小牛电动、交大思诺等高精尖企业。有偿收回天通中苑2300余套未售房产,改为人才公租房,精准对接“两谷一园”员工住房需求,保障人才北向回流、就近就业。

回天地区的提升发展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通过5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回天地区老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近九成受访居民给回天地区的生活环境和配套设施提升点赞,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从40.6%提升到87.3%,构建共建共享美好幸福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让群众有获得感,每年都看到新变化,加快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武文娟)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