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 展现宋元海洋商贸中心
2021-08-10 17:39:29 来源: 泉州晚报

开栏语 为了让市民和游客更系统、更深刻、更直观地了解泉州世界文化遗产各个遗产点的故事,7月26日起,“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中国舟船世界”展示馆、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等13个系列遗产展示馆正式开馆,并向公众免费开放。

即日起,本报“旅游”版将陆续为大家探营,请文博专家教大家如何听懂“博物馆的语言”,玩转13个遗产展示馆。

第一站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

地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主体楼一层

开放时间:9:00—17:00,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核心提示

如果您想以最快的速度、全方面了解泉州遗产点,那么,第一站首推位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13个遗产展示馆中,该馆是当之无愧的龙头。

走进该馆,不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22个遗产点的历史背景及价值,还可以在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的宏大背景以及更大的时空中,认识泉州海上贸易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在那个时代所展现出的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

除了能欣赏到663件珍贵的文物展品外,泉州海交馆还通过图版、视频、互动触摸屏、景箱、场景等多种形式进行展陈,在展厅设计、展陈内容、游客互动等方面精巧构思,运用生动有趣的“博物馆语言”,让游客穿越千年,重温宋元泉州那段辉煌的历史。

在泉州海交馆副馆长林瀚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寻访那些精心埋下的“彩蛋”。

泉州海交馆/供图(除署名外)

663件文物展品 再现当年辉煌

千年的辉煌海丝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与海外交通有关的文化遗存、文物瑰宝,数量之繁、种类之多、价值之高,无不令世界瞩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示馆共展出501套共663件文物展品,除了泉州海交馆数十年的馆藏珍品,也有不少从广东借展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出水文物,以及从福州市博物馆、各个县市文保中心及遗产点借来的珍品。

几方写有唐“府衙子城”、宋“嘉定三年修城官砖”、元“元年谯楼造”等的城砖,可窥见泉州城的历史变迁;泉州湾宋代古沉船船舱里标记货物的木牌签,写着“南家”“哑哩”“安郡”“河郡”等字样,“哑哩”或许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南家”“安郡”“河郡”或许与泉州城的赵皇族相关,说明那个时代,各个族群、各色人种都参与到泉州海外贸易中;泉州市舶司遗址里出土的瓦当、砖块、青白瓷、酱釉器,也都见证过官衙里的繁忙景象;南外宗正司遗址出土的“官”字砖,“宗厨”墨书瓷片及“允、叔、仲、彦、宗、崇”等墨书的器具残片,其精美程度,反映了南迁泉州的赵宋皇族的日常生活;中阿混血后代艾哈玛德在泉州任职“阿拉伯—波斯人潘总领”,也都被醒目地刻在一方碑刻上;用铁浇筑而成的买地券,福建仅有,全国罕见;被称为“刺桐十字架”元基督教四翼天使石刻也见证了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

这些厚重珍贵的文物,勾勒出22个遗产点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丰富的遗产价值,生动反映出泉州具有产—运—销功能高度整合的城乡一体空间结构、完备的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中外风格多元荟萃的聚落景观以及包容的文化态度,展现出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多元共存、和谐共处一城的物质和精神遗产,生动展现东亚传统农业文明与世界海洋商业文明间经济与文化发展观的交流与对话。

一馆见千年,这些丰富厚重、蔚为大观的文物瑰宝,用自己的方式,生动地讲述着宋元泉州的动人故事。

多媒体创意展陈 打造沉浸式体验

厚重充实的展品及展陈内容,是该馆最大的“硬实力”,在此基础上,泉州海交馆打破传统的展陈方式,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展陈内容更丰富、更直观,为市民游客营造沉浸式体验。其中,有不少有趣的创意和互动,就像“彩蛋”一样,细心感受便能惊喜不断。

林瀚介绍说,展馆的序厅,是一个曲面屏设计,如同一幅画卷。屏幕上轮流播放泉州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的动态地图及22个遗产点在宋元泉州地图上的分布,让市民游客对22个遗产点有个总体直观的认识。序厅的墙面上绘制有海上丝绸之路丝带,丝带上的云月纹、飞天、福船、莲花等元素,都提取自泉州海交馆收藏的宗教石刻等馆藏。丝带上,还设置了5个与泉州相关的问题,问题位于丝带上方,下方则是对应的答案。此外,序厅上还有以22个遗产点组成两个大的立体字泉州,也是独具创意。

当您迈入主展厅,千万不要错过入口处一幅以动画投影形式展出的仿古画卷《刺桐梦华图》。这幅堪称“泉州版清明上河图”画卷,由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蔡永辉教授、许瑞珍副教授依据泉州海交馆提供的历史文献和早期图像绘就,再现了宋元泉州港城的繁华景象。码头万国商船集聚,帆樯林立,有人在吹吹打打热闹地迎蕃货,各国商人在街上展销、购买商品,清净寺里穆斯林在做礼拜,府文庙里正在举行祭孔仪式……海交馆的工作人员与设计人员巧妙地在原画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将原画中的一部分人提取出来,做成动态的影像,画卷上迎蕃货、转运货物的人都动起来,在泉州城内与码头各自忙碌着,令人仿若置身宋元时期的古刺桐港。

画卷前方,还运用投影技术投下一道道蓝色的海浪,意在带给游客踏浪而行的感觉,许多小朋友一进去就玩得不亦乐乎。

立足史料还原 既严谨又生动

多媒体技术的熟练运用,可以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不过,作为严肃的展出,这些再加工、二次创作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史实。作为“细节控”的泉州海交馆工作人员们,以史料记载、考古遗存为依据展开二次创作,对展馆内的所有展陈细节都严格把控、精益求精,力求既严谨又生动。

林瀚介绍说,如今很多视频、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帆船,多为十七、十八世纪以后才出现的西式帆船,而《刺桐梦华图》中的帆船是三角形的帆船。根据记载,这种三角帆船是宋元时期阿拉伯人使用的帆船样式。此外,图中出现的宋元泉州城的城市场景、建筑及泉州人、外国人的服装、货运方式、内沟河及船舶转运等细节,都有史料记载或以考古发掘的实物为参考依据。

展厅里的物件,即便只是一个看似寻常的木箱,都十分考究。展厅里有一组箱子用来展示江口码头出土的瓷器,样式不同于如今常见的箱子,显得更加“简约”。林瀚介绍说,这是“原汁原味”的元代木箱造型,他们参考了元代从明州(宁波)出发的新安古沉船上的木箱造型,特地请木工师傅制作的。

为了更好展示泉州沿海大通道的发展历程,他们还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动态小视频,如为再现泉州水路交通网络的发展,从古代的驿站、古驿道的拓展和连接,到其与桥梁、码头的串联,要翻阅大量的文献,再一个点一个点串起来;为了再现港口码头与内地的联系,将航标塔、码头、桥梁、湾区进行动态呈现时,还把航标塔视线的通廊、古代历史道路如何连接都做了复原,并将古代的窑址、冶炼遗址一一在地图上落位。

多地借展珍品 立体讲述故事

为了更好服务“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主题,除了展出自家几十年馆藏的“镇馆之宝”,泉州海交馆还到广东、福州等地借展,借来诸多宋元时期的珍贵历史文物,游客朋友们有望在该馆一站式观赏到多地的馆藏,甚至有些还是首次亮相。

“南海一号”古沉船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商船,船上载有大量泉州产的陶瓷、铁器等手工艺品,根据船型及装载货物,学界推测该船从泉州港出发。此次泉州海交馆特地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及“南海一号”考古队借来34件套“南海一号”出水的文物,与泉州本地出土的相关同类别文物进行比对,佐证宋元泉州辉煌的海外贸易发展史。

为了让市民更直观地感受宋元时期“刺桐缎”的精巧,泉州海交馆还到福州市博物馆借来茶园山宋墓出土的两件丝织品,以及馆藏的一片片遗留至今的宋代丝织品残片,令人惊叹于宋人的奢侈与精巧。

作为泉州世遗总展示馆,为了让市民游客对22个遗产点有个总体了解,该馆用较大的篇幅,对每个遗产点的历史沿革、价值、功能以及工艺技术的突破等进行详细展示。除了借助航拍图、文献典籍等进行辅助展示外,工作人员还特地从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天后宫文保处、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德化县文物保护中心等地借来相关石刻等文物,以求立体地讲好遗产点故事。当然,市民游客不用担心内容与设置在遗产点的展示馆重复,展陈设计时,工作人员已有意错开了。

该展馆以22个遗产点为主,却又不局限于22个遗产点,在详细介绍遗产点的同时,还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让市民游客对宋元泉州海外贸易发展有更全面立体的认识。如除了目前已列入的遗产点,泉州还有大量有价值的航标塔、码头、桥梁,它们都有哪些?价值如何?貌不惊人的铁渣标本,如何打动考古专家的心?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的发掘过程是怎样的?除了安溪青阳下草铺冶铁遗址,泉州还有多少古冶铁遗址?这些遗产点背后或与遗产点相关的故事,都通过视频的形式向市民游客讲述。

这样一个“颜值”与“内涵”并重,有益而且有趣的展示馆,还等什么?快冲!(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