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一到冬天就去输液扩张血管,认为可以防止中风;想调理调理身体就要求医生给输点营养液;不管大病小病都希望输液可以缩短病程……输液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药师为大家介绍关于输液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科学对待输液。
输液就能好得快?错!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使得“一心求快”的人们在疾病上越来越耗不起。“输液好得快”的观念使得输液成为他们的首选给药方式。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快,但目前研究不能证实其疗效优于其他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过程缓慢,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杂质在消化道就被“处理掉了”,因此不良反应也较轻,发生不良反应时可以洗胃。皮下、肌肉注射的药物吸收也需要一段时间,为急救创造了条件。但输液时没有吸收过程,因此发生不良反应时也会更快更猛。
大病小病都要输液?错!
“有病就输液”已经成为部分人的就医习惯。尤其在儿科门诊,家长的“爱子心切”让儿科成了输液的“重灾区”。
比如,感冒绝大多数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是一周,患者只要适当休息多饮水,即使不用药,一周左右也能恢复。而随意输液、滥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的现象非常常见,这会使人体内正常菌群被破坏,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力降低;还会加快细菌耐药,甚至制造出百药不侵的“超级细菌”,最终无药可用。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敌人”越来越强,自己却越来越弱。
没病防病补充营养?错!
有些老人会主动要求输注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稠的药物来疏通血管,保养身体,预防脑血栓等疾病。但这种治疗目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医生拒绝这类不合理要求后,还被患者质疑不负责任。老年患者,尤其是平时服药品种多的慢病患者,大量输液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对于本身就有心功能不全或心衰的老人,大量输液会加重心脏负荷,对健康有害无益。
还有些家长,为了给考生快速补充营养而要求输注葡萄糖,这种“治疗”同样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没病输液无异于无事生非,不但浪费资源,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输液是绝对安全的?错!
如果你认为输液是绝对安全可靠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输液是公认风险最大的给药方式,在国外被视为一次小型手术。
据报道,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中,约60%是静脉给药引起的。输液常可引起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输入药品种类越多、疗程越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会成倍增加。同时,注射剂在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较其他剂型更易出现差错,后果也更严重。
滥用输液就像“大炮打蚊子”,蚊子是死了,但既浪费了金钱,又误伤了身体。
多知道点
这才是科学用药的原则
临床用药应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只有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无法口服药物;同时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需要药物在组织中迅速达到有效浓度等情况下才使用静脉输液。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患者应充分知晓输液的风险,就诊时不主动要求输液,遵医嘱进行治疗,切不可为了治小病而滥用输液,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王维娜)

- 端午假期全国电影院的营业率也明显提高 影市正在迅速回暖在经历了清明档、五一档等重要档期的撤片潮后,端午假期的票房表现给市场注入了希望,根据灯...
- 2022年6月1日起 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昨日,为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有关...
- 露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什么样的人会喜欢露营?在海边、在草地、在森林,搭起大地色系的天幕、帐篷,白日沐浴着阳光游戏、读书,傍晚时分围...
- 济南楼市再迎政策利好 首套房4.25%的利率是全国下限水平济南地区购房者再次迎来政策利好。5月23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信息显示,经山东省市...
- 吉林省:实施阶段性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日前,吉林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税务局印发《关于实施阶段性社会保险助企纾困政策的通知...
- 上周北上资金净买入253.44亿元 创2月以来最大单周
2022-06-06 10:20:08
- 财报超预期 中概股强势反弹 部分机构已悄然加仓
2022-05-30 09:50:49
- 新产品规模下降七成!年内53只ETF基金成立
2022-05-25 14:16:39
- 公募定增“淘金”热情下降近30% 项目“募不足”
2022-05-18 15:41:59
- 深圳推动企业开办服务提质升级 为市场主体带来实实在在获得感
2022-05-13 11: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