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行业缘何“假洋鬼子”盛行?洋面孔不是坐地起价的筹码
2021-12-02 15:44:06 来源: 北京日报

“广告上的洋老头,到底是谁?”正值冲刺IPO之际,常年用外国老头代言以树立高端豪奢形象的床垫品牌慕思收到来自证监会的问询。而循着监管层的质疑,有媒体调查发现,这家号称始创于1868年的“法国品牌”,其实完全是东莞创造。至于广告中的“白胡子老头”,据说是法国睡眠专家,但该公司对其与品牌由来、设计风格的关系却一直语焉不详。

明明是本土公司,却非要给自己披上洋外衣,实在令人啼笑皆非。举目四望,热衷“挂洋皮”的家具公司比比皆是。餐桌,动辄就叫俄罗斯诺曼尼斯;楼梯,触目皆是意大利莱恩;地板,德国菲林格尔俯拾即是……名字一个比一个洋气,品牌渊源一个比一个深远,风格更是涵盖欧陆风情、美式田园、英伦气派,里里外外俨然一副“外国血统,大气高奢”的派头。但事实上呢?全都是套路。有的只是单纯起了个洋名;有的找了和品牌八竿子打不着的“歪果仁”代言;有的百分之百中国造,漂洋过海溜一圈再“转内销”,不一而足。

家具行业缘何“假洋鬼子”盛行?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曾几何时,中国消费者钟爱“舶来品”,尤其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格调”“奢华”也似乎和外国品牌调性绑定,俘获了不少追求品质的拥趸。即便近些年国产品牌强势崛起,但“慕洋”的消费惯性短期还很难彻底扭转。对于商家来说,有了“洋血统”的光环,一件平平无奇的商品,分分钟就能坐地起价。据招股书披露,2020年慕思床垫的平均单位成本只有855元,但电商平台上慕思床垫的售价有的高达上万元。加之,在产地、品牌、设计历史等方面,买卖双方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也没办法刨根问底,一来二去就给了“李鬼”作妖的空间。

家具行业缘何“假洋鬼子”盛行?洋面孔不是坐地起价的筹码

洋面孔不是坐地起价的筹码,“假洋鬼子”割韭菜必须露头就打。《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而贴洋牌,显然涉嫌虚假宣传,监管部门必须“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严管重罚,不仅是维护公平诚信的交易规则,呵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是对行业生态的激浊扬清。就拿很多家具公司来说,为了宣传自己的“洋血统”,大把大把的钱用于广告轰炸,却连员工的五险一金都不能普及,甚至还被经销商举报涉嫌偷税。若任由此风蔓延,显然会导致更多企业“舍本逐末”,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

套层皮,卖更贵,这条路注定走不远。任何时候,产品质量都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成天忙着搞花活儿,迟早会被抛弃。(雨馨)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