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乌越来越小了 不要让它变成第二条野生大黄鱼
2022-04-11 13:42:30 来源: 都市快报

宁静狭长的宁波象山港里,成群的蓝点马鲛鱼静静巡游。两个多月前,它们借着变暖的海水敏锐地察觉到春天来了,离开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越冬场长途跋涉至此。此刻,它们正处于关键的产卵期,无暇他顾。

它们肯定无法想象,一场围绕着“川乌”的话题讨论正在互联网上、海鲜市场、餐馆酒肆甚至食客之间热热闹闹地展开。4月8日,我们报道了《川乌,越来越小了,不要让川乌变成第二条野生大黄鱼》引发诸多关注,其中也不乏业界专业人士。

川乌越来越小了 不要让它变成第二条野生大黄鱼

拥有815万粉丝的热门科普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在微博上转发了这篇报道,并回应说:马鲛鱼表层鱼类,繁殖地影响比大黄鱼轻很多,又不会因为击鼓法被毁灭性捕捞。

昨天,本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周卓诚,就川乌是不是顶级美味、种群为什么会衰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采访。

川乌、鲅鱼、?…… 蓝点马鲛才是它全球统一的大名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川乌,其实它是宁波人对清明节前后洄游到当地象山港的蓝点马鲛鱼的特别称呼。有关川乌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随雅称“?”简化而来。

每年春天大片的蓝点马鲛鱼群会集结在一起回港产卵,因此也被世人称为“春天的使者”,古人将其会意写作“?”。

不知是不是巧合,蓝点马鲛鱼在邻国日本也被直译为“?”,而别的种类的马鲛鱼则会被称为“某某?”。而在我国北方,蓝点马鲛鱼被称为鲅鱼。

在周卓诚眼里,不管是川乌还是鲅鱼,从生物学角度,它们都是蓝点马鲛鱼。

现实中,同一种鱼在不同地方肯定会产生不同的俗名,因此很久以前生物学家们就意识到创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的重要性。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首先构想出定义生物属种的原则,并创造出统一的生物命名系统,双名法就是他提出来的。每个物种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两部分,都用斜体拉丁文书写。从此,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学术交流和研究。

对所有的海洋生物而言,也是用拉丁双名法来定义一种鱼的标准名,与此同时国内也会有一个中文标准名。比如蓝点马鲛鱼,学名为Scomberomorus niphonius,属于鲭科马鲛属。Scomberomorus这个拉丁名的意思是“傻傻的鲭鱼”,这大概是对马鲛鱼的一种偏见,光看到它肌肉发达爆发力十足,总觉得它是条头脑简单的鱼。有趣的是,在山东青岛的方言里,有个形容人傻呵呵的词与鲅鱼有关,戏称“潮鲅”。

顶级美味的争议

是真好吃还是炒作偏多?

对食客们而言,好吃终归是王道。清明前后饕餮食客对川乌趋之若鹜,价格甚至高达几千元。针对这一顶级美味,网上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认为川乌确实美味,也有网友觉得是商业炒作。

周卓诚在微博上给自己贴的标签是“野外探索者、独立鱼类学者”,时常有网友@他,问某种鱼好不好吃,能不能吃。如果问一位真正的海洋生物学专家,什么海鲜最好吃,周卓诚觉得,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合适的种类在合适的季节就是最好吃的。

海洋鱼类的美味度有一条基本规律:通常海鲜的脂肪含量越高,口感会越肥美。

有种说法是,越寒冷地区的鱼类越好吃,因为要囤积更多脂肪来御寒。但南方海域的鱼类也有肥美的时候,只不过总体保持肥美的时间会比北方短。

还有一种说法是处于繁殖期的鱼类好吃,因为要积蓄脂肪能量来繁殖,口感确实会更好。但这条规律并不绝对,鱼类个体、季节时令、水域水质等都会成为影响鱼肉口感的因素。

通常江河入海口的水域,因为淡咸水交汇形成特殊的水质环境,总体来说,肉质鲜嫩程度会更好一些。

而川乌就是蓝点马鲛鱼某个特定时期在南方水域特别鲜美的一个例子。

其实,海鲜好不好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海域都是影响海鲜口味的重要因素。

如果非要较真“川乌是否能凭借顶级美味秒杀其余蓝点马鲛鱼”这个问题,周卓诚建议大家先抛开地域偏见,用真正的“马鲛鱼视角”来看待:对蓝点马鲛鱼而言,它们并不关心人类是如何界定海域划分的,事实上每一片海域对它们而言是相通的,而且蓝点马鲛鱼有洄游的特性,它们的洄游路线也并不局限在一个固定地方,可能今天在宁波象山港,明天巡游到了舟山海域,对同一群蓝点马鲛鱼而言,它们的口感差异并不会特别大。

清明前后象山港的蓝点马鲛鱼

为什么会更好吃?

为什么清明节前后这个时间,象山港的蓝点马鲛鱼要比同期黄海渤海的好吃?

最主要的因素与蓝点马鲛鱼的产卵期有关,而产卵期又与海域水温相关。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与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曾共同研究发现,蓝点马鲛鱼是暖温性鱼类,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海水的中上层,对深度、水温等环境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些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它们的洄游路径和产卵地的选择,尤其水温是影响蓝点马鲛鱼产卵的重要因素。

每年1到2月份是蓝点马鲛鱼的越冬期,它们在3月开始离开越冬地进行生殖洄游,鱼群一旦进入产卵场后就会根据水温和饵料丰富度等条件,选择在适当的时间进行产卵。什么时候产卵,就和当地表层水温的高低有着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蓝点马鲛鱼洄游时不会进入不到10℃的渔场,3月到4月中旬(清明前后)的东海水温要比北方海域高,象山港的水温可以达到马鲛鱼产卵最喜欢的14—19℃,所以东海区包括象山港在内的蓝点马鲛鱼产卵期就比较早,处于生殖期的蓝点马鲛鱼脂肪肥厚,加上象山港海湾淡咸水交汇的饵料丰富,马鲛鱼生活环境良好,正好对应了宁波当地“清明前后川乌最肥美”的说法。而蓝点马鲛鱼在黄海的产卵期则会推迟到5月初。

鳀鱼不够吃了,改吃玉筋鱼 蓝点马鲛鱼正面临缺少食物的困境

蓝点马鲛鱼的种群资源在衰退,目前这是业界的共识。最大的表现是个体变得越来越小,周卓诚认为,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人类的过度捕捞。虽然我们已经有了休渔期,但对于海洋鱼类而言,在休渔期以外的时间里被过度大量捕捞后,依然面临资源衰退的困境。

拿黄渤海的蓝点马鲛鱼来说,它们是渔民主要捕捞的对象。而且捕捞的作业工具也越来越多:定置网、流刺网、围网、拖网……根据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和90年代中期3次跃进式的发展之后,渔船数量过于庞大,渔业资源普遍被过度利用,渔业经济效益下降。再加上近几年许多在外海和远洋渔场作业的渔船撤回近海作业,蓝点马鲛鱼渔业资源不足与捕捞力量过剩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

国内学者针对蓝点马鲛鱼种群资源衰退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蓝点马鲛鱼面临的威胁除了人类捕捞,还有许多,其中缺少食物正在成为蓝点马鲛鱼当下的一个困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水异常升温事件也频频发生。本身对于水温敏感的蓝点马鲛鱼受到的影响会更大,不仅影响到了它们的洄游路线和产卵目的地,甚至影响到了它们的“口粮”。

蓝点马鲛鱼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日本鳀鱼,但研究发现随着水温升高,鳀鱼幼鱼的孵化率下降,吃不到足够的鳀鱼怎么办?蓝点马鲛鱼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体形更小的玉筋鱼作为饵料,但不幸的是,像玉筋鱼这样的小型杂鱼也被大量捕捞用作人类养殖业的饲料,蓝点马鲛鱼再度面临食物匮乏的局面。

蓝点马鲛鱼的种群延续令人担忧

在保护区以外面临围捕的风险

捕捞过度、基础饵料短缺、气候变化、栖息地遭破坏……每一个问题都在威胁着蓝点马鲛鱼的生存,正如许多学者提到:蓝点马鲛鱼的种群延续令人担忧。

为了保护蓝点马鲛鱼,各级政府渔业管理部门出台了许多保护措施,比如2010年设立象山港蓝点马鲛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18年,农业农村部出台蓝点马鲛等15种重要经济鱼类最小可捕标准及幼鱼比例管理规定等。

但对蓝点马鲛鱼而言,它们依然在保护区以外面临围捕的风险。

“海洋鱼类的保护,应该站在全球的角度而言,即便我国沿海都设立了保护区,也无法避免别的国家的捕捞。”周卓诚认为,我国已经在国际领域的海洋物种保护上做出尝试,比如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2021年公海自主休渔措施的通知》要求,我国自2021年起,在西南大西洋、东太平洋部分公海海域正式实施公海自主休渔措施。自主休渔期间,所有中国籍鱿鱼捕捞渔船均应停止捕捞作业,以养护公海鱿鱼资源。像这样实施公海自主休渔的措施,是针对尚无国际组织管理的部分公海区域采取的渔业管理创新举措,目的就是为了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今天蓝点马鲛鱼面临的困境,也是更多海洋物种资源状况的缩影。周卓诚表示,如何在保障渔民生计、消费者需求、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诸芸)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