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频道 > 公益 > 正文
每日视讯:为81名特殊儿童点亮希望
2023-06-14 12:12:58 来源: 湖北日报

“老——师——”“老——师——”

循声望去,山顶一间老房子门口,12岁的朱俊捷窝在轮椅里,向着半山腰的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简称“保康特校”)校长叶发源、送教老师黄小艳热情招呼。


(资料图)

6年来,保康特校为81名适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总行程超6万公里,服务时长1700余小时,确保该县适龄残疾学生100%入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保康特校送教老师的脚步,感受他们在大山深处用爱心搭建的课堂。

一个都不能少

5月22日15时,采访车抵达后坪镇兴隆坡村党群服务中心。去往朱俊捷家中的最后3.5公里村路,不足1米宽,由瓦砾、碎石、枯木、树叶铺垫而成。

“就是山顶那栋老房子。”叶发源拎着一箱牛奶、一袋零食,黄小艳背着一袋教具,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

朱俊捷是个不幸的儿童。6岁时被查出患有肌无力症。母亲离异远走,父亲外出务工。爷爷朱传春说:“感觉天都快塌了,生活没希望了。”

同样不幸的还有马良镇八斗坪村的贺萌姗,因患有脑瘫,吐字不清又无法行走,外婆徐克英哭干了眼泪:“哪一天我先走了,她可咋办啊?”

他们的命运在2017年发生重大转变。因为,保康特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学校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划分为ABC三个层级,对不同层级学生制定不同内容的教学计划,做到一人一案、一生一档。对具备学习能力的A级学生,以送知识为主,送教内容与在校学生统一;对存在康复希望的B类学生,以送康复为主,从感知、语言、自理等方面进行康复训练;对重度残疾的C类学生,以送爱心为主,争取相关政策、落实相关待遇。

6年来,保康特校为全县81名适龄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其中37人毕业,44人在读。关爱与帮扶,他们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用更多的爱去弥补

“先洗手掌,再洗手背……”5月23日,送教老师庄旭手把手地教贺萌姗洗手。“这是一份良心工作,我要用更多的爱去弥补他们。”她说。

保康的山又高又大又多,送教老师的艰苦可想而知——

2014年,黄小艳来到保康县特殊学校任职,月薪不足2000元,加上各种津贴、绩效,全年收入约4万元。刚踏上送教路时,她被突如其来的毒蛇、黄鼠狼吓得撒腿就跑。

2017年,刚刚入职的庄旭成为该校第一批送教老师,在2020年和2022年两次送教途中遭遇车祸,男友劝她:“别干了。”庄旭却说:“我若不坚持,孩子们可咋办?!”

副校长张加荣,抱着比她还高还重的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一堂课下来,全身汗湿;教务主任陈吉军,把几十斤重的轮椅扛到学生家中,累得几近虚脱;叶发源的私家车常常行驶在送教路上。“最远的1户距离保康县城110公里,上门授课45分钟,路上耗费6小时。”他说。

为了保证非送教上门时段的教学效果,该校于2020年为15名A级学生配备了平板电脑,将日常网络直播教学和定期送教上门相结合。来到周梓宜家中时,她正通过平板电脑上数学课,一会儿连麦回答问题,一会儿在线书写作业。

2023年初,保康县特殊学校抽取8名A级学生与在校就读残疾学生参加统一考试,成绩处于同一水平。

一切都在变好

短短10米,贺萌姗蹒跚了半小时;9片拼图,朱俊捷摆弄了一周。

纵然如此,他们每一点进步,都令送教老师欣慰不已。

2021年,张加荣获评“保康名师”,全县仅有10人,3年奖励10.8万元;2021年至今,保康县残联累计为保康特校配发康复器材、学习辅具等181件(套),总价值超过20万元……

“送教车辆签订了租车合同,送教补助每人每天40元,工资总额15%的特教津贴按月发放……”叶发源说,越来越多的好政策支持送教。

周梓宜学会了扫地、拖地、洗衣服,正在学习摘菜、做饭。

艾军毅实现了从坐到站、从被人扶行到独立拄杖行走的蜕变,在2020年获评“襄阳市新时代好少年”。

郭书彬跟随父亲在厦门打工,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6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6万公里,相当于沿着赤道绕了地球1圈半。栉风沐雨的莽莽荆山青翠欲滴,那是爱心在飞扬,那是生命在成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章毅 张玮文中残疾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编辑:董奕琛
关键词:
责任编辑: 梅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