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买保险真的“保险”吗?低至10元就能入手“保障”
2022-10-29 13:51:38 来源: 每日商报

眼看“双十一”在即,不少小伙伴早已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小手,空闲时间便徜徉在各大直播间,只希望能“赶趟儿”买到点好东西。然而,除却日常吃喝用度,还有一类产品也分外醒目,在各大短视频直播平台大行其道。

“小到感冒大到肿瘤,只要生病就能报”“出生28天到60周岁都能买,家人们别错过” “年补12000,宠物体检、医疗一步到位”……诸如此类的宣传语在保险直播间屡见不鲜,看着主播身后放出的对应保价表,直播观众便算起了投保价格。

每月二三十块就能买到“百万医疗险”,50元不到便能让爱宠看病无忧,这样“划算”的买卖何乐而不为?然而,直播间买保险真的“保险”吗?

低至10元便能入手“保障” 主打短期险看起来非常划算

随意点开一家短视频平台,在直播栏里,记者很快就找到了几家售卖保险产品的直播间,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标着大型商业保险公司官方直播平台,也有部分是大型电商旗下延伸品牌。直播间侧方放着主播的姓名以及保险行业代理人职业证书编号等信息,上方交替显示产品介绍与保费清单,一目了然。

“欢迎来到直播间,我们今天给您带来爆款产品百万医疗,可以提供三项保障,刚进来的宝宝可以花几分钟听一下介绍哦!”“现在投保今晚0点就可以生效”“医保报不了的,我们给你报”……伴随着主播情绪饱满的声线,结合吸睛力十足的介绍词,让本就有购买保险保障生活的观众瞬间产生了兴趣。

记者点进一家平台的直播间,面对记者在公屏对于产品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主播逐一进行了回答,并对一旁的助理喊出:“XX(记者网名)宝宝的保单准备好了吗?要快一点哦。”记者查看了直播间的购物车,就销售险种来说,该直播间销售的产品主要包括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健康险与以爱宠医疗为主打的宠物险,两者均为短期险,一般以一年为期,每月保额标注价格低至10元,最高也不过二三十元,看起来非常划算。

购买流程也很简单,只需点进相关产品链接,选择对应产品后填入投保人信息,之后选择月缴或一次性年缴等付款方式即可。并且,只要有人投保成功,主播便会在直播间表示感谢,还会见缝插针地给大家讲述之前购买成功的人的理赔故事。

不过,在直播中,尽管主播反复强调月缴用户“随时不喜欢随时可以退”,但对于具体什么情况下可以退保,退保之后是否有损失并没有详细介绍。此外,对于大病医疗保险,大部分主播也只会说若罹患癌症等重大疾病,产生的费用,责任内都是可以理赔报销的,但关键的健康告知与免责事项则藏在了购买链接中的勾选里,一般都是默认勾选,鲜少有人会逐一点开查看比对。

之后,记者又咨询了理赔方式,主播表示,使用官方APP、公众号、理赔热线或在线下门店都能进行理赔,只不过部分保单是当日零点生效,有些则要等待7个工作日之后,需视情况而定。

直播买的保险 真的“保险”吗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有人在视频平台观看直播时,被“1元买保险,纯保障,不吃亏”的广告吸引,绑定了微信扣款。然而,除了第一个月扣了1块钱,后面每个月保费越来越多,还没过几个月,这名消费者竟被断断续续扣了4000多元。但当他打电话给保险公司退款时,对方却说只能退还200多元。

类似的报道不在少数,那么,是否意味着直播间购买的保险产品都不“靠谱”?记者咨询了人保财险杭州市分公司个人非车保险部高级主管董臻祺。

“一般来说,如果在官方平台购买产品,且产品保单生效成立,对应的理赔义务也会同步跟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清楚自身需求,并认真阅读投保说明。”董臻祺表示,现在很多人在直播间购买保险产品主要是出于投保“方便”考虑,但在购买前,并未能充分了解赔付条件和承保人员是否符合要求,未能就个人健康状况进行如实告知。

举例来说,比如现下直播间特别流行的“百万医疗险”,不少主播所说的“小到感冒发烧,大到癌症肿瘤都能赔”也是对的,只不过因流感导致的感冒发烧属于一般疾病类,癌症肿瘤属于重大疾病,这两者的理赔标准会根据住院类型、疾病类型、严重程度来确定保险金额和免赔金额。小流感也会引发成大病,每个人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手段、使用药品、医保政策等差异而形成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商业医疗保险产品,遵守补偿性原则,以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为赔付基础。

除此之外,对于部分主播强调的“责任内都可以全额理赔报销”,则需消费者根据参保产品所使用的条款、特别约定进行对照。比如患上保险范围内的某种疾病进行住院治疗,在医保结算后仍会有相当一部分需自付自费的医疗费用,只要是合理的、必须的医药费用就可以申请商业保险产品进行理赔。若属于一般性疾病,保单年度有1万元免赔额,如果申请报销的合理医疗费用只有5000元,未超过免赔额,就不予以报销赔付。若属于指定性疾病,保单年度是0免赔额,就可以报销赔付了。

此类产品的理赔问题,多见于消费者是否履行如实将个人及身体健康真实状况告知义务而带来的理赔问题,虽然买了保险,但可能因为既往症而直接拒赔。有对理赔条件和赔付范围不清晰带来的问题,多是因为消费者以为住院花钱就能赔,而忽视了保险合同中提及的住院原因、住院标准、免赔额、医保是否结算或者其他的条件等字样。

抬高直播门槛 监管出手整治行业乱象

据统计,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用户数已经达到2.2亿人,2021年保费规模达到6191亿元。此前银保监会曾公布数据,仅2019年一年,银保监会接到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便达到了1.99万件,同比增长88.59%。

在大量互联网保险消费投诉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体现在销售误导和变相强制搭售上,直播带货领域的百万医疗险更是“重灾区”。不少消费者反映,百万医疗险投保容易、理赔难,宽进严出,与投保时反差明显。

事实上,针对互联网保险乱象,银保监会此前已多次发文整治。比如,去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旨在从源头重点解决互联网人身险业务非理性价格竞争、销售不规范、服务效能不高等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直播的销售形式,监管也进行过多次风险提示。比如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保险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风险提示的通知》;今年6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财经金融等领域主播执业资质提出要求,对专业领域的主播给予相应管制。部分没有从业资格的财经“大V”、自媒体等,成为了重点监管对象。

“保险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与一般的直播带货存在区别,它有一定的门槛和适用人群,在直播这种环境下,很难做到一对一充分沟通。”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沈佳丽律师告诉记者,由于保险产品专业性较强,投保前消费者本应认真了解保险合同中的条款含义,但在网络直播环境下,由于时间、信息等方面的限制,消费者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

此外,对于互联网保险平台是否真的持有相关资质也有待商榷。因此,沈佳丽建议,在线上任何渠道选购保险产品时,应当注意理性选购、投保前认真阅读健康告知、免责条款等内容,充分了解所选购保险产品,出于解决风险的角度来购买保险;不要因为看到“低投高保”的宣传标语就一股脑地入手,以免产生后续纠纷。最后,购买保险时也可“货比三家”,通过对比不同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金额、保障期限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苗露 通讯员 周湄)

责任编辑: 梅长苏